随着新能源车子慢慢的变多,随之而来的行车安全问题也显现出来,比如雨天行车对电动车安
首先,对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防水要求国家下发过正式文件,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实验方法》中就明确地规定安全指标和相关的实验方法。该标准提出了对单体电池和模组海水浸泡的检验要求:电池充满电的情况下,浸入3.5%的NaCl溶液两小时,溶液整体浸没电池,观察1小时;模组在充满电的情况下,浸入3.5%的NaCl溶液两小时,溶液需完全浸没模组,观察1小时。这种验证方式已经远远超出日常新车所碰到的情况了。
由国际电工委员会起草的IP防护等级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电器防水等级一共可分IPX1至IPX8的8个等级,其中最高等级的IPX8则表示车辆可以无限期沉没在制定的水压下,并确保浸水而造成损害。现在许多电动汽车的防护级别已达到了IP67的水平,部分新能源车型能够达到70mm的实际涉水高度,涉水能力最大上限还可以接近1米的高度。
一:除了严格的防水测试之外,新能源汽车所采用的电芯产品还要经过其它的“裸测”,例如穿刺、挤压、火烧等暴力测试流程,确保不依赖任何保护措施的基础上,电芯本身也要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。所以,用户担心的防水问题只是电芯检测的环节之一,其它潜在的“危险隐患”,也在目前的标准中都已经有了针对性的管理标准。
二:其次,为了车辆在行驶中也能保证电池组的安全,车企会为电池组提供保护框架,也称电池模组框架。当前多数新能源汽车电池组被布置在底盘上,在行驶中更容易与水接触,所以保护框架会针对电池组高压部分进行特殊绝缘保护,保护包括涉水、碰撞等外力可能对电池组造成的安全影响。不少厂家也会做安全测试,为检验电池组的防水性能,他们把电池组浸泡在水中24小时,然后对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仔细的检测,确保外部的水不会进入电池里面造成短路。
三:最后,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池对电解液的纯度要求极高,技术层面上就不允许有外部任何液体进入。因此,外部的水不可能进入电池里面,并造成电器短路,或者产生其它可能危害驾乘人安全的情况。因此可以说,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的防水标准十分严格。
对于电动汽车来讲,由于不存在内燃机,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进气和排气的问题,所以其涉水能力要远高于燃油汽车,通常能在水深40厘米的情况下正常行驶,无需过分担心漏电、短路问题。
而最后一道防护墙建立在软件系统层面,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(BMS)通过对电池状态的监测,将提供高压触电保护、车辆碰撞断电保护、高压部件防水保护、高压漏电绝缘保护等,时刻保护电池的状态安全。
由于电动汽车提速能力强大,稍稍一踩就能提速明显,但是这一特性在雨天显得更危险,有可能会出现轮胎打滑甚至车身打横。
在雨天因为视线不佳,打开车灯是非常必要的,可以让别的司机和行人更容易注意到你,并根据车灯显示不同做出一定的反应。格外的注意的是,这里的打开车灯不是打开远光灯。
下雨天大部分人都是关窗驾车,车窗非常容易就会起雾,尤其是前挡风起雾严重,这时只需要打开车辆空调(打开AC)调到最冷,风量最大,打开吹前挡模式,只需5秒即可把雾吹散。
涉水后除与传统汽车一样外,清除存水,检查底盘,特别是制动系统,还需要注意对动力电池、电机及电源线束的检查。
充电桩本身不会漏电,具有一定的防护等级,但是电动车是金属的,因此雷雨天应尽可能的避免在空旷的地方充电。
下雨天给电动汽车充电时,人体最好还是不要和充电桩接触,因为市面上仍然有很多充电桩的外壳是金属材质的,雨天多雷电,还是防患于未然好。
下雨天车辆的充电口或充电枪口难免会有雨水溅入,这样一个时间段切记不能用手擦拭。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纸巾或者抹布,清理出充电枪内积水。
有些车主在公共充电站充电,为了贪图一时方便,会不结算直接拔枪头,这么做是不对的。在下雨天,这么做更不可思议的是可能发生触电。虽然充电枪的枪头有严格的规范,附近还有绝缘体,这种现象极少会出现。但公共充电站的枪头使用次数多,发生带电现象的几率也会增加。电弧接触到潮湿的空气或者雨水,导电后容易让人触电。正确的做法是充电结束后先结算,这时充电桩会断电,拔充电枪的时候就不会有带电现象。
充电结束后,枪头不能随地乱扔,因为可能会出现杂物进入枪头,如果雨水过大,还会发生枪头泡水的情况。应该立即将充电枪头放回原位,注意避开雨水溅入枪头。
咨询热线
4000-662-888